據悉,中哲咨詢為遵義某農旅一體化產業鏈項目編制的項目建議書通過審核。
項目概況
項目總占地600余畝,其中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中草藥交易市場及中草藥加工建設。項目的建設完善了區域旅游功能及設施,提高了經營效益。規范化的大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促進了農產品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向產業化、商品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使農業生產結構可隨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及時予以調整穩定,可以穩定市場供給的宏觀調控目的。
建設必要性
1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產業規劃和政策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發展現代農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農業的現代化需要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引領。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區域、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愿,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發揮好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2打造農林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地區文化形象
農業科普是我國科普事業的重要環節,農業科普的全面進行,不僅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農民的專業素質以及新時期現代化農業的推廣。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投入、科普人才欠缺等原因,農業科普未收到足夠的重視。建設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是推進農業科普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在基地的集中培訓和相關學習,人們的農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同時農業科普教育基地還具有其獨具特色的娛樂休閑功能及科普、休閑、生態于一體,再加上濃郁的鄉土文化特征,能夠在發展城鄉經濟的同時,提升地區人民素質、積累農業知識,從而提升地區文化形象。
市場分析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休閑旅游的需求將更加旺盛。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也將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從拓展功能、滿足需求入手,多樣化發展,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推動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發展集聚化。注入主體新元素、鼓勵互助合作,支持自主創業、強化利益共享,拓寬支持產業發展途徑,多渠道籌集資金,推進基礎服務設施現代化。
合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