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影響評價(交評)分析(traffic impact analysis)或稱交通影響評估(traffic impact evaluation)是對城市開發項目與交通需求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項目對城市交通的影響程度和影響范圍,進而確定相應的對策或修改方案,以減小開發方案對交通的影響。
因此,借鑒國外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某些影響較大的項目實施之前,先進行交通影響分析,并作為規劃建設審批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來加以保證。1996年全國城市規劃學術年會明確提出要做好土地開發、大型建筑的交通影響分析,要求納入土地使用、修建管理的審批中。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大型商場、娛樂中心、展覽館、體育場(館)、大型交通樞紐(機場、車站、碼頭)、大賓館及大型旅游中心等建筑設施均需實施交通影響評價;
關于交通影響評價(交評)資質的要求,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研究,《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關于對部分新建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通知》明確提出“進行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的機構應具有城市規劃和交通咨詢甲級資質。”由于《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關于對部分新建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通知》出臺較早(2001年),且為了將交通影響評價納入規范化與法治化的道路,這樣規定,其積極意義是明顯的。但隨著《行政許可法》的正式實施,再堅持“進行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的機構須具有××資質”,就有違反《行政許可法》的嫌疑了。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以地方規范性文件的形式要求進行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的機構具有××資質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對交通影響評價咨詢機構另行設定資質有悖于《行政許可法》,交通影響評價是城市規劃的范疇,交通影響評價機構應當具有城市規劃咨詢資質或工程咨詢資質。特別是相關技術人員配備和業績要求應給予高度關注。